社会化媒体助推社会公益项目

大家好我是福建省教育援助协会执行长林敏明,今天的话题是关注高墙的问题。我们比较熟悉的可能是顺义太阳村,我们可能跟它运作模式上不太一样。我们的机构关注的是高墙社会问题。

这个数据是司法部犯罪研究所2005年的数据,权威数据表明有156万名服刑人员,有未成年子女的服刑人员达到46万人,服刑人员未成年女子总数超过60万,也有媒体称中国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已经超过100万。在未成年犯罪中,服刑人员子女占的比例高达70%。

大家谁认识这个人吗?2010年在福建南平市的3.23惨案,这个人叫郑民生,造成8人死亡,5个孩子受伤,最大的孩子不超过13岁。

这个是轰动全球的人物,2017年拉斯维加斯“1001”赌城血案,59人死亡,527人重伤,他的父亲是持枪抢劫犯。

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是童年缺乏关爱、仇恨社会,心灵扭曲,最后报复社会。这两个案子都是报复社会的行为。特别是帕多克,他的父亲从小就给他灌输仇恨社会的理念。这种行为就像是一颗炸弹,他就埋在我们身边。为了避免这样的事件发生,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是预防,要把这个炸弹的导火线拔掉,就不会有极端行为的出现。

因此,我们协会开展预防“二代犯罪”“二次犯罪”项目。主要致力于致力于开展服刑人员这个特殊群体儿童援助、改善服刑人员子女群体家庭发展、促进儿童教育公平。

福建省女子监狱有一个服刑人员兰兰,入狱前在福建南平的一个餐厅打工,她性格内向,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与自己的同事发生争议摩擦,不愿意与他人交流,矛盾长期积累,直到有一天她在被她人辱骂之下抄起案板上的菜刀砍死了同事,最后被判决为死缓。她是我们第一批的帮扶对象,记得我们去她家探访孩子,刚到村里问路,村里人就问我们,你去那家干什么,孩子的妈妈杀人了。当孩子爷爷在知道我们的身份后,就把我们赶出来,说他家里没有这样的人。这是我们结对捐助项目中其中的一个对象,协会在服刑人员子女这个特殊群体的中,有些家庭是不愿意接受探访的,愿意接受帮扶对象超过1500多人。

我们在入户探访中发现,13.4%孩子是“黑人”——所谓“黑人”,就是没有上户口的人。全国有60万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那么就有8万多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没有户口,为什么他们没有户口?很多人会觉得非常奇怪。我们认为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他们的父母在羁押过程还未来得及申报。二是超生,我们在走访过程中发现有二胎、三胎甚至四胎。三是抱养其他原因。这个照片上的老爷爷是在厦门同安一户服刑人员家庭,在这么一个开放的城市他跑了12次户籍管理部门还是没有解决孩子户口问题,主要原因是程序不熟悉、政策不了解、最后在我们法律援助组和媒体记者协助下才得以解决。

这个项目执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些家庭需要的不单是经济困难问题,而是需要心理上的帮助。我们在福建省福清监狱,一个监狱服刑人员给我申报的一个需要帮扶孩子,申报所描述的困难帮扶材料与真实环境不匹配,我们了解到他的家庭不是家庭经济困难问题,孩子的母亲告诉我们,孩子的爸爸入狱后孩子有自闭倾向,跟孩子交流成问题,所以请求我们帮助修缮她与孩子交流问题。我们有一个项目叫“穿墙引线”亲情拓展营,主要目的是让服刑人员子女及家属到监狱里修复家庭关系。在福建省泉州监狱亲情拓展营活动中,我们设置一个小节目是让3-6岁的孩子由爸爸蒙着眼睛引导走完曲折的道路,在活动快结束的时候,突然一位服刑人员举起手问道:能不能让我背背我的孩子?他的孩子已经十五岁,个子比他还高,比他还重,怎么背?当他背上孩子,不停的一次次走过那条曲折的道路,久久不肯放下,我们终于理解了,亲情的力量是无限的。活动结束他给我们分享说:在孩子3岁的时候他就进监狱, 12年没有见过孩子,更不要提背孩子,抱孩子,现在由死缓减为无期,为了孩子要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回家。这样的案例我们还有很多很多。

那么我们是用什么方式解决这个群体的问题呢?

我们用了跨界方式来解决。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促进这个群体、改善这个群体的帮扶力度,但最终没有规模性地解决。我们探索了的是监狱+司法+民政+教育+社会组织的模式,以社会组织牵头主导,监狱内外自运转(福建现在有13家教育援助中心是我们福建省教育援助协会下属的机构,有相应的职责与功能),司法部门来协作,民政负责兜底,教育部门来做陪伴的工作模式。目前这个模式已经运作了2年,总体还是比较顺畅有效。

项目执行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我们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第一个是服刑人员家庭信任的问题;第二个是政府支持的问题,受到政策影响或者其他原因不给予支持。第三个是社会支持问题,社会的理解、企业的捐赠等等。

项目运作了几年,我们认为取得了以下几项突破性成果:

第一个是帮扶对象零犯罪。目前帮扶的1500多个孩子没有发生犯罪现象,目前出狱的140多个服刑人员没有再犯罪的。

第二个是覆盖面广,复制快。只要是资金允许,可以做到在福建省服刑的服刑人员家庭子女全覆盖,其他省也可以做到快复制。

第三是突破监狱开放社会组织进监。一百多个孩子、家属、志愿者走进监狱开展系列活动。

第四个是改变罪犯教育改造模式,用亲情来感化他们,从治标到治本的转变。

最后一个是实现福建省监狱民警到志愿者的角色转变,与服刑人员家属、孩子、服刑人员沟通交流。

这几个问题也带来了一些思考:犯罪率提高会带来哪些问题?我认为犯罪率不光是带给我们社会安全的问题,还会带来经济发展问题。第二个是我们该怎么做有效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与政府之间的亲密关系,撬动用政府资源来解决这些社会问题。我们用行动去改变,行动起来就有力量,我们学会坚持,坚持就能去改变。

最后我用我们协会的口号结束我今天的分享:“爱无边界,善行可以改变世界”,谢谢大家。

△封图来源:yuntoo.com

上一篇:杨团:携手本地农民组织,为乡村儿童带来多彩生活

下一篇:“你所不知道的冷门公益项目”Q&A

联系我们

北京大学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Email:csmr2013@vip.163.com

©2024 CSMR. AII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