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少亭:作为未来事务局局长,非常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到未来,所以我们起了这样的名字。我们认为科幻很有意思,是一场关于未来的思想实验,我看到今天的主题叫“关于世界的好消息”我纠结了非常长的时间。因为科幻通常讲的是关于未来的坏消息。为什么?因为这种思想实验都是在演化,如果发生这样的科技会发生什么事情的一些可能性。科幻小说为了能够更加发人深省,往往会把科技带来的很多负面的东西带给我们,让我们重新去思考这个世界,重新去思考这些科技将会给我们带来什么。这些年的科技发展可以说非常非常飞速,大家可以感受到自己手机的迭代,感受到VR/AR这些科技的出现,还能感受到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无数方便,像我们现在出国就会发现,我们的支付宝是多么美妙。在今天讨论这样一个关于未来可能性的话题是非常合适的机会,今天邀请到的几位嘉宾来自完全不同的领域,所以接下来邀请每位嘉宾关于智能时代的多种可能性做出分享,在你的眼中,未来是一种什么样的可能性?
柳甄:大家好,我是柳甄。我相信每个人的今日头条打开之后是千人千面,都是不一样的。根据机器学习的方式,推荐或者Push给你们最喜欢的、量身订作的内容。对于内容的获取者来讲,每一个人的今日头条是不一样的。对于广告而言,每一个人拿到的广告也不一样,这可以增加广告的转化率。我们一直在想,今日头条到今天大概有几亿的用户量,活跃用户每天看今日头条74分钟,在这么大的信息平台上,能跟今天的主题“公益”有什么样的连接点?
我觉得一个信息平台能够做的公益是另外一种公益,我管它叫“信息公益”,这是我创的词,大家可以叫“微公益”。也就是说能够发动更多的人,在不去花更多的时间和投入(包括金钱的投入)的前提下,都能够参与到公益项目中,达到公益的目的。比如说今日头条去年2月份推了一个寻人的项目,比如说把在北大附近丢失的人Push给你这个信息,通过这种方法,大概一年半找到了3000多个走失的人,年纪最大的是102岁,最小的可能是3个月。有一首老歌是公益的歌叫《爱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就充满了美好。我自己觉得,在今天的社会中,一点爱的成本是很高的,金钱的成本、时间的成本,能不能有一个公益的产品,一个公益的平台,能够让普通人随时随地的都可以关注公益、参与公益,能够帮助身边的人。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不知道今天在座的有没有安卓的手机,我们今天新上了一个产品,用安卓手机的人如果打开自己今日头条的账号头像,大家可以捐时间,我们内部叫“一分钟一份爱”,大家可以把自己的阅读时间转化成公益金,找到合适的公益项目。我觉得,这个可能是信息分发和机器学习能够在公益这个领域能够做的,我相信将来还能够做更多的事情,有更大更丰富的想象力,谢谢!
姬少亭:谢谢。描述了在公益时代可能共创的可能性,大家把自己碎片化的时间和碎片化的力量都集中起来的信息。尤其是找人的功能,我觉得在科幻电影里都会出现的场景,没想到很快在今日头条里实现了。以前有一个朋友也在今日头条里就职过,他很早之前跟我透露过这个信息,我当时觉得这个信息让我觉得非常科幻。而且在这种可能性里,因为今天只是在路上找丢失的人,如果将来可以去找一些坏人、通缉犯或者一些其他的东西,迅速地在全国搜寻一个人,这些可能都变成了未来很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所以我觉得,这种未来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是一点一滴的趋势,但在未来演化出来的可能性是非常无限的。
姬少亭:做公益的人,看到的世界比较黑暗。因为真的看过黑暗的人,才知道什么叫做乐观。我们了解这个世界的底色到底是不是悲凉的,才能够有更乐观的一种心态来面对。
孟昭莉:我讲一下我看到的互联网改变的公益以及我期待能够看到的互联网改变的公益的未来。其实,我们做很多数据分析,我们会亲眼从数据中看到互联网是怎么样改变公益的。比如说我们在看传统公益的时候,有三大类基本上能够占到所有的80%-90%,有儿童救助、医疗、大病,类似这样的会非常多。但是当移动端的移动互联加入到公益当中来,会发现整个公益平台呈现一种百花齐放的状态。在互联网参与到公益当中去的时候,你会发现,由于互联网的连接,基本上是零成本的。事实上有很多非常小众长尾的定向在小众人群的项目,可以很轻松的包装起来,同时触达到他希望能够触及的非常小众的人群。比如说在我们平台上可以看到有很多捐流浪猫的猫粮或者去深山里给这些很偏远地区的老人拍一张照片,这张照片也许是他这一生唯一的一张照片。类似这样的项目,可能经费只需要5万、10万,但是如果没有技术的帮助,在过去来说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
当移动互联加入之后,我们会发现在平台上各种类目公益项目越来越多样化,公益的形式也会越来越多样化。比如说大家可能都熟知的公益捐步,走1万步,最后把这个步数捐出来的。甚至是给盲童读书,把我的声音捐出去。未来我们会做一些志愿者平台,可能你捐的是你的能力。比如说我很擅长做设计,或者我希望做志愿者,我们可以把这一些人的时间和能力连接起来,让公益变得更加好。
说起公益的未来,我特别想跟大家分享今年对我们来说一个里程碑的事件,是一个项目,就是WABC无障碍艺途,当公益刷屏的时候,刚刚项目的负责人也讲到,其实是一个意外,在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之下,这个就已经刷爆朋友圈了。但是我们当时最大的感觉是,这个给大家是一个非常非常深的学习机会。你会发现,也许公益的门槛真的已经降到非常非常低,当你触动到每个人心灵深处那一个很柔软的地方时,你其实不太发愁我如何筹到钱,而是当我们有这种能力之后,应该做到什么?我们希望能够让所有的公益项目都更加透明,而这个透明是基于项目的透明,而不是基于机构的透明。比如说我捐的是猫粮和狗粮,可能根本不知道这个后台是捐给了谁,是捐给了腾讯公益还是后面合作的有公募群的公募基金会,我只关注项目进度如何,我的钱是否按照我所希望的状态真的花到项目上去。我觉得这种平台机制的建设是真正能够让这个平台更加长久,能够让整个公益环境更加透明,让大家更有信心,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而且我们当天有很强的感受,如果这个做得不好,一旦爆发的时候,一定是整个平台非常严重的危机。可能由于一个项目,导致每一个人对整个公益行业都会信心受挫。这个透明的问题我觉得已经上升到今年上生死线的问题。今年以及未来,我们希望、邀请各方的合作伙伴比如专业的审计、四大进驻,帮我们建立这样透明的条例。甚至我们也在想,当区块链技术真的可以落到实用的程度时,是不是能够追踪所有资金的动向,如果技术还没有实现能够低成本运作的时候,你是不是能够保证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推送,看到项目透明的披露已经能够达到公众满意的程度。
事实上,当我们真正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实际情况是非常非常难的。比如刚刚提到的在大山里拍照的项目,以及很多规模较小,资金在5-10万左右的项目,这些项目的落地执行人数在2-3人左右,但是我们希望执行人要懂新媒体传播,同时也能够做各种各样的合规审核。这样小规模的项目在实际操作中,派驻专人做项目的审计工作是非常不可行的。更不要说很多项目的工作条件特别艰苦。如果我们分层分级做到各个项目的披露,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但是我们目前已经在做,而且我相信未来会更好。另外一个困扰我们很久的难题,是效率和公平的难题。如何让公益捐助的钱更加有效率,我们现在的要求只是希望看到我们捐助的钱真的花出去了,但是大众成熟是非常快的,当我们达到透明的时候,下一步就是捐助的效率。比如同样花100块钱,我可以救助1个白血病儿童或者救助100只猫,给它解决了粮食问题还是其他各种各样的问题。下一步我们期待解决的是如何通过一个透明的平台能够满足不同的人对效率的要求,做到效率和公平兼顾,我觉得这是一个一定会持续很久的讨论。
姬少亭:谢谢孟老师。孟老师非常重要的点出了公益里非常关键的几个点,一个是透明的程度。而且我觉得互联网让这件事情变得更加可能,尤其是在未来,如果我给猫捐猫粮,可以知道是哪只猫吃了这个猫粮,如果技术可以把这个成本降得更低。同时,非常感谢孔老师一开始的钢琴演奏,非常美。我觉得“公益”这个词可以大,也可以很小,它可以是来自同步的领域,音乐、艺术这些内容都有可能成为公益里面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个人从2008年开始在做科学松鼠会、果壳这样科普工作。科普工作在公益领域一开始别人不太认可你是是在做公益,因为解决的不是他的刚需,是不因为他冷、热你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一开始我们很困惑。但是到后来发现,科学的力量也是很强的,能够让很多人了解到一些科学知识,这实际上帮助了非常多的人。所以想听孔老师从自己的专业出发,和我们聊聊您眼中的未来。
孔祥东:非常荣幸参加这个论坛奉献我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我想今天还是用音乐代替我的言语,向大家展示一款音乐软件。我们都知道,繁体字的“樂(yue)”就是“樂(le)”,“樂(le)”就是“樂(yue)”再加一个草字头就是“藥”。药是每个人通过药治不好的病,心病用音乐解决。所以我相信,只要是快乐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做,公益必须跟快乐划等号,这样公益才能成为人人的公益。如果公益成为一种悲苦的象征,是不会有人去做的。所以,如何让公益快乐起来?我认为这是最大的话题。只有让公益快乐起来,才不需要去督促直接监督,才成为每个人自己去寻找的一个生命、生活的life style。我想这个话题正好是我想表达的,音乐就是我们快乐唯一源泉的来源,这款软件现场跟大家展示一下。
我唱歌唱得很差,大家要原谅我,但是我告诉各位,每个人都是歌手,这是毋庸置疑的。
我们在这里,欢情又欢喜,大家都来谈论爱,什么是个爱?我们在北大,谈论爱与爱,我们一起来做公益,爱就会在心里。(唱)
显然这个软件比我唱得更好,在几秒钟的时间内,纠正了我唱的音准、配气以及组织节奏等等。这么一款12元人民币的软件可以把你升化为歌手,你会拒绝吗?
姬少亭:这个软件有点像声音界的美图秀秀。
孔祥东:有那个意思,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完美的。在做公益之前,都想为自己做一份公益,让别人获得之前,都想让自己先获得。我觉得,先让自己快乐起来,有这份自信才能走出门去说,我们一起来做公益。所以,每一个做公益的人其实都需要这么一份自信,这么一份给自己的快乐公益。如果每个人都有这种能力给自己一份公益,我认为才会有真正的公益出现。
姬少亭:谢谢孔老师!我觉得如果大家唱歌都可以变得更好听的话,是不是可以跟捐声音的项目结合一下,给小朋友唱唱歌。而且我非常同意孔老师说的,做公益不仅仅是一种付出,同时是一种巨大的获得,这种幸福感非常难得。
孔祥东:我觉得能够支撑到我们生命最后唯一的一样东西,大概就是精神了。我觉得就是这种爱,这种爱必须是要用心来写的,不是说自己挣了多少钱,有多少成就,而是想起这种感觉的时候,心里挺美,因为我帮助过别人。在我一生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的恩人,他们帮了我,现在已经去世了。他们曾经跟我讲过一句话“你不用谢我,当你有能力去帮助别人的时候,你手不要软,也不要退缩”。我帮助过的人在谢我的时候,也同样把这些话重复一遍。人类可不就是这样周而复始的吗?
姬少亭:谢谢。希望从今天孔老师的音乐开始,大家可以把这份爱传递下去,它是一个传递的过程。接下来是翟老师,翟老师做的工作非常科技前沿,非常科幻,有些像《黑客帝国》里脑机接口这个插管的工作,翟老师现在就是把人类向这个方向去推。当然不见得是那么黑暗的未来,我们请翟老师来讲一讲未来会是什么样的人。
翟振明:腾讯基金会有一些里程碑式的事情,比如腾讯资助我们中山大学人机互联实验室。有些人会想,慈善怎么搞这个?这不是有钱的人搞着自己玩的吗?我们想想看,像搞音乐的,世界做音乐的都是高大上的,但是他们的维持靠什么?靠慈善。交响乐团、大艺术场馆,这些都是属于公益的。但是今天,我听了很感动,那些弱势、得到资助的灾难少数边缘群体,这个是公益的主流,这个没错。但是还没有听见到资助交响乐团、艺术场馆的公益项目。今天我补这个缺,我认为腾讯资助中山大学人机互联实验室,是为中国的公益事业做了一件创举式的事情,真的是历史性的。以前没有听过捐款给搞黑客帝国事情的人,公益吗?慈善吗?给这些科学家干什么?其实我这个实验就是为了刚才说的,把我们未来的危险展示给大家。我专门做出一个模型,我是哲学系的教授,但是我20年前开始做《黑客帝国》这种哲学加上技术的讨论。我现在在我的实验室里已经把哲学数里的思想实验变成了十几项的专利,我在升级的时候得到了腾讯的支持,现在已经基本完成了,第二批款前几天刚刚来。
回归主题,讲未来的公益。现在有一个说法叫“原子世界”,信息世界、计算世界、黑客帝国里的世界叫比特世界。比特世界和原子世界的区别和我们公益的未来关系非常重大,因为什么?这不是我们自己意愿的事情,而是我们在两个世界创造出来东西的性质本性不一样,造成我们公益的方式不一样。我们原子世界的东西,比如说钢琴,钢琴摆在这里,如果是你就锁起来,任何人都不碰,你要卖钢琴要专门弄到市场上去推销才可以卖出去。而比特世界的东西是不占有地方的,没有空间的,是不排斥的。不排斥是什么意思?你如果不是刻意性占为己有,自然属性是要扩散的,而不是待在你那里。原子世界你不推它,一直在那里。而比特,你不专门占有的话,全世界共同占有。所以,以后的世界基本上以共享为主调,这和公益事业息息相关。我们创造出来的东西有时候直接共享,这会和和GDP越来越脱离,和GDP沾不上边,因为要买卖交易才有GDP,而我们直接共享。比如维基百科就是第一个共享的巨大工程,但是如果你不把它圈出来的话,所有人都可以得到它、享用它,以后我们的世界将会按这个趋向发展。像我做的VR(虚拟现实),国界、地理、空间距离全部克服掉。这项技术我们现在已经实现了,所以国界怎么定义?不知道。未来没有国界,企业的产品仓库概念也没有了,没有仓库怎么保管商品?东西怎么圈起来说是我的?不行,你要专门设各种墙、密码的保护,才有可能据为一个人独有的东西。所以未来世界的本性是公益、分享的,而我们原子世界的东西,你不专门去推它,它就是个人独占的。
姬少亭:谢谢翟老师!翟老师这次获得腾讯的资助也可以说公益上往前走了一小步,因为这个方式的公益其实不是把人类看作一个个体而是看作整体做的公益。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未来在哪里?将向哪里去?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盖茨夫妇一直在致力于做这样的事情,是用技术来改变人类的生活,他们愿意把钱花在技术上,就像是把钱花在刀刃上的感觉,通过一个很小的技术,比如刚才提到的冰箱的技术,可以不插电把疫苗冷链带到世界很小的角落里,这样技术的革新将为人类带来非常不一样的变化。
还想问你们一个问题,请各位老师用5分钟告诉我,什么样的科技让你觉得非常迫切的想要应用在公益当中去?非常希望在未来很快就可以实现的一件事情?
翟振明:比如说VR人工智能来了以后,还有一些人在做人机融合,我觉得这种想法是很危险的,我要把他的危险展示出来,这是很急的事情。机器人脑相互融合,一个是把人的自我意识搞没了,把人变成了机器。我在做的事情关键词是“分离”。另外一件事情是大数据,对每个人进行画像,精准营销、精准控制。我们每个人要有一个人工智能对应的事情,否则整体被个体给扼杀了,这是整个人类的事情。讲到个体怎么办?VR出来以后,全世界无处不在,而且控制起来也非常容易,被控制也非常容易,这就是我着急的地方,这个地方我们觉得大家不知道,其实马上就要来临的世界。因为我的一个实验室把它做出来了,全世界的公司一起做的话VR时代马上就要来临了。VR加上物联网,不但可以进去体验,还可以在里面直接控制整个物理世界,这样的世界来了以后,如果我们的人文理性没有先注入是非常危险的。所以腾讯支持我们的目标叫把人文理性注入这个未来的世界中。
孔祥东:我觉得就是按奈不住,急于告诉更多的人,互联网意味着什么。翟老师讲得非常好,我觉得是一个个性和共性互相相滞最后的时刻,怎么样在共性中有个性的展现。互联网可以帮助每一个人发掘自己潜在未知的天赋、天才,比如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音乐家,每个人都可以是天生的音乐家,告诉你也许不信,但是通过这个软件告诉我们,每个事情都是可能的。我觉得整体来说对于未来比较乐观,应该向更光明的方向看。确实是如此,在所有几百万个APPs的背后,看到这些团队心中的一种无私的分享精神,其实分享是我们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核心价值观,跨越国界、人群、族群的不同,分享我们人类共同的精神的光明,这一定是最后的走向。
今天我们看到爱(LOVE)是区别伟大和平庸,区别落后和先进的唯一一个元素。而这个爱在互联网时代无限的扩大,将最终使我们可以站在光明这一面,
孟昭莉:特别按捺不住想应用的科技,希望哪个科技科技应用在慈善当中。我们在讨论的时候,很多特别按捺不住想改变的是一些制度的问题。举一个特别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如何能够把最优秀的人才引入到公益事业当中去。但是大家知道,我们的慈善行业薪酬标准是平均工资的2倍,一个城市以平均工资2倍这样的薪酬体系能够引入多少优秀的人才。我觉得商业领袖可能还有很多又希望投身公益,他们在商业世界中达成了一定成就之后,往往希望投身于公益事业之中。但是实际上更多的问题在优秀的底层执行人员的缺乏,怎么样让做好事的人觉得自己从事的比较体面。不一定做好事的是苦哈哈,拿到最低的薪水、辛勤的付出。如何让这些人更体面、更优雅把事情做得更好,我觉得这些包括我刚才提到的特别急迫需要建设的透明的机制、效率和公平,这些机制的讨论、制度的讨论,可能是我特别想要解决的问题。
柳甄:我自己觉得,很多时候我们讲人工智能,讲丰富的数据,我认为人工智能最急切需要人工智能的应用在医疗方面,在医疗方面能够给一个规模性、普惠性的改变,这是我比较希望人工智能能够马上看到的地方。
姬少亭:今天做一个简短的结束语。作为一个科幻迷,在科幻电影和小说里,我们看到了非常多、非常可怕的未来。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今天看到翟老师这样的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在逐渐演化推演这样的未来,有这样的人的存在,我们就可以知道,未来有哪些事情是我们要去做的,哪些事情是我们要去避免的,都有哪些可能性将会发生。作为未来事务管理局的局长,一个管理时间的人,我非常希望不管是在座的在做公益的老师还是在校的学生,你们身上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还有通过直播在看的朋友们。我们今天科技的发展在中国是一个非常飞速的时代,往往在西方科技发展非常飞速的时代,会诞生非常好的科幻作品。原因是这个时候每一个人都在思考科技给自身带来的巨大变化。所以在今天的中国,我们也看到了非常多的各种科幻类似的小说,其实是因为我们的生活的每个细节正在被科技改变着。今天非常有幸地看到科技对我们的公益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非常期待这样的变化可以持续下去,甚至可以爆发起来。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