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是一种古老而又极具杀伤力的疾病,每年夺走逾百万生命,却又由于种种社会原因,通常并不在人们关注的视野之中。
细菌通过传播而扩散繁殖,人类也在利用传播来回应挑战。2019年,我们一方面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了中国的结核病防控问题依然任重道远,另一方面也在同时见证着越来越多的媒体人开始致力于为结核议题奔走发声,推动越来越多的优秀报道持续见诸报纸、杂志、网络……汇聚成改变的力量。
为了感谢各位媒体人的辛勤付出,并且让优秀的结核报道得到更广泛的关注与传播。第三届“中国结核病防控报道奖”作品征集活动中,我们收到了来自全国的223部参评作品,经过专家的评审之后,有21篇作品、13个机构获奖。获奖名单如下:
个人奖
特别贡献奖:
《专家呼吁——给予二线抗结核药物更多关注》,张磊,健康报
刘芳、贾娜,新华社
深度报道奖:
《这种重传染病患者达7.3万人,耐多药结核被当普通病对待》,马晓华,第一财经
人文关怀奖:
《自行停药4个月后,医生告诉我:没有药能治好你了》,张月朦、杨璐,丁香园
《父母健康 就是子女最大的福报》,导演:余垚,制片:贡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最具问题意识奖:
《消灭结核病目标难实现 专家呼吁相关检查药物进医保》,马丹萌,财新
全球视野奖:
《药价过高遭抗议,患者“大闹”结核病盛会:“按现有速度,2030年终结结核几乎异想天开”》,崔慧莹,南方周末
创新奖:
《神医喜来乐的朋友圈大比拼》,高磊、辛赫男、王大宽,村医结防公社
《隐形的结核病》,蒋雯玲、范洁、罗大伟、郑洪友、何潇、曾品梁、詹会强,成都中医药大学红十字会
优秀报道奖:
《一位结核病患者父亲的缺钱与赌命》,任悠悠,界面新闻
《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迎接公共卫生挑战,中国如何担当大国责任?》,卢伊,凤凰周刊
《一场人类与结核病的百年斗争:这场仗,我们还未打赢》,朱萍、王明昊,21世纪经济报道
《肺结核疫苗研发前景不乐观GSK称三期临床缺钱》,梁振,财新
《从“谈痨色变” 到诊疗“足不出区”,结核病防控这70年经历了什么?》,王敬东、张恪忞、黄佐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关爱结核病人 远离“白天不懂夜的黑”》,杨迪,人民网
《林妹妹得过的结核病,为啥这么难治?》,王君平,人民日报
《全民体检、人工智能看胸片、免费早餐,新疆与结核病的特殊战役》,吴斌,南方都市报
《终结“白色瘟疫”:未来可期,还是遥遥无期?》,李惠钰,中国科学报
《提高耐药结核病的防控将成未来重点》,鄢光哲,中国青年报
《我国结核病死亡率稳步下降 终结结核病流行还有几步?》,屈婷、刘宇轩,新华社
《专家:我国结核病负担全球第二,诊治免费政策实为有限的免费》,胡丹萍,澎湃新闻
机构奖
年度影响力机构:
财新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新闻评论部新闻周刊
年度专业精神机构:
丁香园
中国科学报
年度人文洞察力机构:
南方周末
第一财经
年度人潜力新媒体:
村医结防公社(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中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北京胸科医院微信公号/结核帮/医视频
北京结核病防治微信公众号
闵行疾控微信公众号
无锡疾控微信公众号
吉林省结核病医院公众号
成都中医药大学红十字会
第四届“中国结核病防控报道奖”优秀作品征集活动正在继续中,点击获取报送详细信息。
关于中国结核病媒体健康倡导项目
项目从2016年初开始,由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提供支持,由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执行,致力于通过协助传统媒体与社会化媒体对结核病进行系统性、创新性的报道与传播,探索有效的传播手段,改善中国结核病宣传的媒体环境。
项目立足于服务记者对结核病议题进行深入报道,设立结核病报道奖,鼓励和支持媒体人开展结核病议题的田野调研,参与国内、国际的会议报道;项目推动下,产出了多篇结核议题相关的深度报道内容,开启了结核病议题健康传播的有益尝试。项目希望通过媒体对结核病议题的报道增强全社会对结核病的认识,呼吁全社会携手防控结核病,共建共享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