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媛| 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汕头大学妇女研究中心创始负责人和客座教授,北京为平妇女权益机构共同发起人

谢谢子云筹办了这么有意义的活动。也特别感谢前面几位嘉宾从不同的角度让我们看到了公益主题的丰富和多元。我所从事的也是这样的一个大事业当中的一个侧面。分享之前我想先问问大家,在座的有多少朋友知道今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的性骚扰事件?有多少朋友知道也就是从这个事情开始全国有将近一百所高校的毕业生给母校写信,希望母校校长来推动本校在性暴力性骚扰方面的预防和处理机制?大家是否了解,目前性骚扰的防治机制在大学中进展如何?今天在1898咖啡馆里,我跟大家分享的我所知道的北京大学的进展。北京大学的几名专注于性别研究的老师,起草了性骚扰的防治机制,也在4月份的时候和一些被挑选出来的学生代表做了讨论,但是到现在千呼万唤还没有出来。一些原因可能是觉得率先出来是不是太惹人注目了,是不是觉得全国都不严重就北大严重。甚至也有的人说要这么多人都写信,这个女学生现在也在美国,在那边有没有境外势力的影子等等,各种各样的担心都会产生。但是大家知道不知道,每三个女性当中其实是有一个在一生当中遭遇过性别暴力的。性别暴力影响的不光是女性,也有和她相关的家人,包括父亲、男性亲人等。所以性别暴力影响到所有的人。而且性别暴力的受害者虽然大部分是女性,但是也不完全都是女性,还有男性。在一项全国多地大学生十八岁以前遭遇过性骚扰或者性侵的调查中我们看到,男生这一比率并不低,有百分之十几。可见性别暴力不光是女性受害,男性也会受到伤害。所以我今天就来讲一下中国反对性别暴力的这个过程,是我目前感受到的一个小败局。尽管有这么多人的写信、呼吁,我们不得不承认,还是有很多人遭受到性骚扰后埋藏在心里,可能让自己十多年都经常做噩梦。现在好多学校的老师都需要调查一些举报事件。但是现在的进展还不够,所以可以说是小败局。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从这么多年我们看到的大进展和未来,我相信我们是有大惊喜的。因为反对性别暴力不光是女性受益,男性也受益。男性的受暴者更不敢说。男性的施暴者很多人也从来不知道他们的有些行为是家暴、骚扰、性侵。联合国好几个机构资助的在全球六个国家调查21-60岁的男性,四个男性当中就有一个实施过强迫性的性行为(这不一定是我们传统上狭义理解的强暴),而首要原因是什么?是男性特权,就是说男孩子觉得我是男性,我可以这样做。我们从小对男孩子就是鼓励敢作敢为,你要有什么想法你就勇敢的去实现,他觉得有些做法不是对别人的侵犯,所以这里面有很多的问题。
性别暴力是一个几千年来都存在的问题。但是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到现在在全球也才不到五十年的时间,家暴、性骚扰从过去实际上是一个从来都发生,没有为它命名过的行为,变为现在很多国家都有法律和政策来处理。家庭暴力是一个在世界上最广泛的存在,又被私人和国家容忍的这样的一个罪行,变成全球有120多个国家把家庭暴力当成刑事犯罪来追究责任,中国也在两年前开始实施反家暴法。
所以我们看到过去,全球范围内取得了这些进步,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妇女大会在中国召开,2030年全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里面把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当成目标之一,贯穿在所有的十七个目标,反对性别暴力也是这里面的重要内容。从长远来看我们几千年都没有人去质疑,没有法律来处理的事情,在过去的不到五十年间有了这么大的进步。我们1998年在中国推动反家暴妇女行动的时候,家暴还是一个敏感词,被认为是西方才有的社会问题。后来短短的二十来年变成了我们国家专门的法律,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几部法律对它进行规范。
去年南京处理了六起儿童家暴,这六起都是小朋友主动打电话求助的。所以我觉得从这个历史的长河看来,目前的小败局就是曲折前进当中的一个波谷。只要大家一起携手努力,就可以把这一点继续往前推。
刚才我提到每三个女性当中就有一个遭受家庭暴力。性和社会性别的少数更容易。就是说男性女性之外的其他性别,还有异性恋之外的其他性取向的人更容易遭遇性别暴力。
北大社会学系的老师和北京同志中心做过一个调研报告,一千多跨性别人士其中只有8位从来没有遭遇过家人的暴力对待。跨性别就是说他自己不认同生下来定的这个性别。还有,你要想学电子工程或者航空航天,这个不适合女孩,你一定不要学这个。晚上你要一个人出去不行,容易危险,容易被偷,甚至容易被性侵,没有人陪伴你就不能出门。很多这样对妇女的暴力是以保护妇女的形式出现。
性别暴力最大的受害者是妇女,对妇女的暴力可能发生在家庭、工作场所和很多公共场合。家庭暴力是最广泛存在的对妇女的暴力,也有国家容忍、默许甚至直接施行的性别暴力。我们知道的最臭名昭著的就是日本在二战时期的性奴隶制度。
性别暴力包括身体与精神暴力,包括经济上的剥削和控制,也包括性方面的非意愿行为。反暴力公益行动让这些新认识和理念得到了广泛的普及。通过服务、通过改变文化观念也通过推动政策变化让社会开始有了这样的一种反暴力、减少暴力伤害、享有安全和平等社会的变革。
行动者有哪些?行动者有体制内的行动者,包括一些妇联的干部,也包括我们很多个人。同时,也有妇女相关的民间组织NGO。1995年中国举办世界妇女大会,政府接受了联合国关于每一个政府会议都要有平行的民间组织论坛这样的理念,把民间的声音带进来。从那以后妇女组织成为中国公民社会最早的庞大力量。说庞大其实和我们的人口相比并不大。
同时也有联合国和其它国际政府与民间机构。中国有一个1998年筹建、2014年解散的反家庭暴力网络,个人成员有一百多,团体成员遍布28个省,提交了中国第一个民间的反家暴的法律草案。反家暴法最初不是国家要制定,而是妇女的民间组织提出主张,坚持不懈地推进,若干年之后,全国妇联推出建议稿,后来国家终于纳入立法计划,最终在2015年12月通过。除此之外还有能力建设,各行各业培训公安、法官、检察官、记者、医生、社工和心理咨询师等职业。
世界范围内有很多有创意的活动。比如我今天戴了橙色的手环。联合国将11月25日定为消除对妇女的反暴力日。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有些图片都是在我们少数民族的村里面开展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游行,举办一些宴会让过去施暴的人去给受暴的妇女敬酒、道歉和承诺,现在全国几十个校园也经常有演出,佩戴白丝带的男士不光不施暴,对暴力沉默也绝不纵容。总而言之通过各种活动这些年我们反对家庭暴力的行动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反对性别暴力是几千年的事情,我们现在有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是就像我刚才说的那样,性骚扰这样的事情,现在推动仍然还不够。
所以我们希望大家都可以有更多关注,更多加入,共同的推进反对性别暴力,让所有人都享有安全、平等的社会,谢谢大家!
△封图来源: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