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活动

CENTER ACTIVITY

我的人生也许从高中开始就注定要走公益这条路。

分享嘉宾 | 韦丹丹 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项目部副主任

我的人生也许从高中开始就注定要走公益这条路。我来自广西一个九分石头一分土的国家级贫困县——都安县,高二那年,从北京中国农业大学来了一个公益社团,他们带着港澳台、美国友人到我们学校开展英语夏令营,给我的感触非常大,因为在高中之前没有走出过县城,所以对他们很崇拜和敬仰。他们能找到我们县挺不容易,还给我们带来外面精彩的世界,让我们开阔眼界,这个和今天很多人做的支教有点相似,当时给我埋下了爱的种子。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姐姐建议我去厦门大学读广告学,挣钱多;我爸爸希望能够继续继承他的事业,读税务,这是一个铁饭碗;我妈妈希望我去当个医生(因为我爸身体不太好)。最后我谁都没有听,直接报了中国农业大学,来到了北京。军训结束后就去找到当时去我们高中支教的社团,加入了他们。所以我在大学做了四年公益。我的人生也比较奇葩,我虽然来自农村,希望用自己的知识做贡献。

所以,2006年北京市大学生村官试点,我去报名了,村里书记到学校面试,很庆幸我成了30员中的一个。后来我就去了北京市平谷区,参与推动了村里草莓大棚改造,村民有了比较好的收入。后来觉得自己不太适合走政府公务员这样的职业发展道路,所以就来到了中国扶贫基金会。

三年村官、八年公益。2009年来到中国扶贫基金会后一直在这里,经历了三个转折点。

2009年来到中国扶贫基金会接触的第一个项目是爱心包裹项目,给贫困地区小学生一对一送包裹,在当时来说,爱心包裹可以说是开创了公众筹款的先河,解决了几个问题:一是低门槛问题(100块钱就可以参与),二是透明问题(一对一,在邮局柜台就可以拿到受益学生的名字,孩子收到包裹之后,还会给你寄一张回音卡(含邮资的明信片,告诉你收到了包裹),三是便捷问题(那时候互联网还没有这么发达,到身边的邮局门口就可以参与)。

第二个项目是善行100。这个项目主要在大学里做,每年差不多有10万人次大学生志愿者每年10—12月份走到街头,传播公益,邀请公众参与筹款。每年有差不多80个城市100多所学校,一年筹款大约1000万。

第三个是2014年开始做的善行者项目,运动筹款,参与者需要四人组成一个队伍,去挑战50公里和100公里的徒步挑战,同时要向身边的人或者公众筹款。

这也是我为什么在中国扶贫基金会一直干下去的原因,因为有收获。第一,在这里有很大的空间和平台,是自我驱动的平台,只要你想做事情,领导一定会支持你,给足你平台;第二个有收获。可以创造很多事情,自己个人可以得到很好的提升。

下面是关于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是一个比较大的机构,也是比较老的机构,1989年成立,现在已经有28年历史。2000年,机构进行“去行政化”改革,媒体评论中国扶贫基金会是去官方背景转型最成功的机构。去行政化之后,各个部门都要去开展筹款开发、项目执行、品牌传播等工作。

我们机构的战略是一体两翼:“一体”是以影响力为先导,以慈善和公益为两翼的国际公益平台。我们主要聚集四大领域做:一个是健康与卫生,二是教育与成长,三是就业与生计,四是灾害与救援。

第一个领域,健康与卫生。爱加餐项目中有个比较重要的项目是爱心厨房,国家一年拿到几十个亿解决吃饭问题,但学校里没有办法给他做热餐,我们做的是给学校配合爱心厨房,让学校可以给孩子做热餐吃,和国家的财政补贴进行很好的补充。养老项目是我们前年开始探索的新项目,今年在雅安落地第一个养老院。

第二个是教育与成长。爱心包裹项目前面已经介绍了,这个项目每年规模差不多七千万左右,09年到现在突破了5个亿的筹款。筑巢行动,建阳光校园,主要是解决孩子们的住宿问题。还有新长城助学项目,我们2002年启动大学生项目,2007年又启动高中生自强班项目,主要是为贫寒学生提供经济帮助。助学项目,我们的出发点还是推动政策,所以我们在项目启动之初,组织了很多的寻访活动,也邀请到贫困地区去探访,邀请媒体报道。

第三生计与发展。中和农信也是我们投入比较大的项目,给农村农户贷款,这个是不需要抵押的贷款,比如想开个商店或者买几头猪解决生计问题,最后能还起来我们的贷款,而且有很好的收成。美丽乡村项目,通过建立农村合作社的方式运营,可以算是一个旅游扶贫项目,最后收益可以分红。公益同行,我们支持NGO,让他们更好的发展。善品公社理解为电商扶贫,从生产到销售,教他们怎么样把产品更好的生产出来,然后卖出去。

最后是灾害救援。也是中国扶贫基金会这两年做的。在国内开展活动的同时,我们也开展国际化项目,目前在5个国家开展国际救援,其中在缅甸和尼泊尔已经注册了办公室,办公室有1名中国员工,其他员工都是当地招募员工。

最后是一些倡导项目,大家可以参与。一个是饥饿24小时体验活动,每年10月16—17日体验24小时饿肚子不吃饭,感同身受体验饥饿。二是善行者,每年9月份在北京举办。善行100已经给大家介绍了。

最后欢迎加入我们国际志愿者项目、公益未来青年发展项目。感谢大家。

*注:本文及视频为活动现场实录,部分内容未经嘉宾确认

△扫描二维码观看第四期沙龙直播回放

北京大学“乐天行动派”公益沙龙

北京大学“乐天行动派”公益沙龙是由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主办、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支持的系列活动。沙龙汇聚来自世界各地、不同领域的公益人、有创想有行动的青年,就全球青年公益话题展开讨论,旨在增进青年对全球社会公益事务的理解,探索世界的更多可能。激励更多青年人参与公益,乐天行动,创变未来。

上一篇:刘斌:更专业地支教,更宽阔地生长

下一篇:北京大学“乐天行动派”公益沙龙第三期:教育公益与青年成长

关闭

联系我们

北京大学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Email:csmr2013@vip.163.com

©2024 CSMR. AII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