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在跨领域志愿服务的文化交流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要去波兰做志愿者,要做什么样的准备?A(李海东):只要带着你的心去就行了。例如当地很少人说英语,所以语言这块只要不是太差就可以。只需要带去关爱,带去中国文化,每天能带给他们新鲜的元素让他们体验就很好,而他们也有很多东西反馈给我们。
Q2:各位是如何说服自己,让自己有勇气迈出第一步呢?A(刘洁):我是独生子女,自己学医,家里有个洁癖的护士妈妈。我第一次吃路边摊是25岁。去非洲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卫生安全。
VSO有非常好的出发前培训和来到服务国家后的In country training,比如怎么安全的用水,是收集雨水,或是现有的地下井水等等。
也遇到总统大选后的暴乱。暴乱当天我到英国室友的房间,大概48小时没有睡,不敢合眼。但是VSO的方案会让人很有安全感,机构会和你随时沟通,你可以提前回国,也可以原地等待。如果暴乱在可控范围内,有相应的ABC方案,并且告知安全的地点等。不光是VSO,还有NGO,UN,也都会在危机时帮我们解决困难。
Q3:想问一下格林卫的老师,外国志愿者朋友来到中国除了教英语之外,还会做些什么?A(秦丽艳):不仅仅是教课,还会设置一些活动,一些好玩的游戏,让孩子感受到英语的环境。除此之外我们也会做环保,还有就是帮村民理路牌,修图书馆,同时在中国还有动物保护的项目。
Q4:我想了解一下VSO组织的日常经费来源,看介绍中会给志愿者提供很多费用,那这个组织是如何维持下去的?A(尹梦):这个组织其实起源于英国,在英国几乎家喻户晓,筹款方式很多。比如我邀请一些朋友来我家吃饭聚会,顺便就为VSO募捐一点钱。再比如英国的一些明星,他们也常常向VSO捐款。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其实中国也有一定的资金量,但是大部分中国人还是愿意把钱投给中国的一些NGO或者基金会,所以VSO的大部分钱都是来自于英国。
Q5:志愿服务中会遇到许多实际性的问题,那是不是有一个平台帮助你们解决这些实际的问题呢?A(刘洁):确实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总会有办法解决。我的一个策略就是交朋友,当地的朋友,志愿者朋友,中国企业朋友,还有其他驻当地的外资企业的朋友,大家会相互帮助。
举个例子,我们去菜市场会和遇到的人打招呼,人家一听说你没有电和水,就说来我们家吹空调。周末去人家家吹吹空调,吃中餐,顺便把衣服也洗了。这是举了非常实际的例子,就是你无法独自应对所有的问题,而朋友们能让你学习新的东西,新的技能,让你的生活更舒服。
Q6:马云说过用商业的手法做慈善可以做得更好,那现在有没有公益企业是这样做的?A(岳杨祺):现在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已经将商业理念融入其中,无论是资金的筹措,机构的管理,还是社会问题的解决。像穆罕默德· 尤努斯,当时就用小额信贷作为工具帮助孟加拉的贫困的妇女脱贫,实现她们生计可持续的发展。或是像现在是全球最大的从事网络小贷的非盈利机构Kiva,给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的贫困和低收入人群提供资金支持。我认为这些都是以商业模式解决社会问题的例子。
Q7:为什么会由发展领域跨度如此之大到私营部门呢?A(岳杨祺):在到Visa之前,我曾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从事减贫工作,再之前是在美国做一些项目的评估和咨询,虽然所处的领域不一样,但目标都是聚焦的贫困和不平等问题,想要尝试和探索怎样更好地通过商业理念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的包容性发展。所以虽然形式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
Q8:在国际志愿者的申请是否有年龄限制?40岁以上的人可以申请吗?A(尹梦):年龄绝对不是问题,我遇到过一个来自加拿大的80多岁的志愿者,现在志愿者的平均年龄是45岁,VSO是非常欢迎富有经验的人加入的。
Q9:高中生是否可以申请参加项目?A(秦丽艳):格林卫全球志愿者平均年龄在18-25岁之间,而在中国,从2012年开始做外派,起初大学生是主流,现在则多了高中生。我们对16-18岁之间的学生会提高筛选标准,而且在父母签署同意书后, 是可以参加的。各位优秀的大学生朋友们除了可以正常申请参加项目,还可以申请国际领队,这样带领年纪小的同学走出国门,是一种补充方式。
Q10:国外的志愿者有没有在国内学校落地的长期效果?A(秦丽艳):长期的项目是有的,但是目前只在广西,只资助那种没有外教来源或者缺乏师资的。当然以后还可以设计其他的项目,例如深入校园体验中国文化等。
Q11:关于教育、人文类的NGO,和关于自然、动物保护的NGO,这两类的价值区别是什么?A(秦丽艳):因为个人背景的原因,我更看重教育类的项目,我个人觉得, 孩子的未来是最重要的。但是,世界是多元的,每个人的兴趣也是不同的。所以,海龟、海豚还有熊猫,也同样重要。项目多元化, 这样志愿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自己参与项目的切入点,选择不同的方式体现自己的公益之心。从这一点来说,所有的项目的的价值都是等同的。 我们格林卫中国希望为世界青年提供更多的机会,所以在开发项目上会考虑多元化的问题。比如,我们目前全球30多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营地,都有教育,环保,动物保护等多样化的项目。
Q12:我是一名大一新生,寒假里参加了一个关怀自闭症儿童的公益项目,我几乎要放弃我坚守了七八年的做一个记者的梦想,想要投身公益。作为大学生,我们该如何参与公益项目?面对家庭暴力、自闭症儿童这种需要专业帮助的人群,我们该从哪里得到这种培训?A(杨子云):这个问题适合我来回答,北京大学乐天行动派公益沙龙会有系列活动,我们的目标就是给像你一样热心公益的青年人做一些入门指导。你提到的自闭症儿童项目,我知道有一些专业机构给他们提供帮助,比如北京的星星雨教育研究所,专注于自闭症等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教育。还有深圳壹基金的“海洋天堂”计划,关注自闭症、脑瘫等特殊类型困境儿童。未来我们会策划带大学生参访这样的机构以及大型基金会,也会分享一些相关的公益培训机会到沙龙微信群。持续关注乐天行动派公益沙龙,相信能够满足你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