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活动

CENTER ACTIVITY

1

2015“新媒体与社会”专题报道

2015“新媒体与社会”国际会议已于6月26日圆满结束!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参与。即日起,我们将在微信公众号平台“数洞社媒”上陆续发布活动现场速记,供不能来现场的老师和同学们了解相关会议情况。

注:现场速记中并不包含各位嘉宾演讲所用PPT或其他文件,嘉宾演示文件需得到演讲者本人授权许可之后才可用于公开分享,如有可能我们将会尽快通过公众号平台及现场微信群分享给大家,需要演讲素材的老师或同学,请持续关注公众号更新以获取最新动态。

2015“新媒体与社会国际会议开幕致辞

主持人:刘德寰 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刘德寰各位来宾,非常高兴在北大举办这次新媒体与社会国际研讨会,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也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传统的媒体探索新的道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深刻影响了我们的社会,如何认识、记录、分析这种社会变迁,是时代赋予新闻传播学界的一个基本任务。那么在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成立一周年之际,我们召开这次新媒体与社会国际研讨会,来共同探讨在一个全新的时代,社会变迁的规律与媒体发展的未来。

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刘德寰教授

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刘德寰教授

首先我先来介绍一下来宾,今天到场的嘉宾有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全国青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纪斌先生,国家网信办传播局副局长孙凯先生,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副主任苏桂锋先生,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副主任陈凯星先生,同时我们还请到了著名的传播学家、波士顿大学传播学院菲尔德教授、新兴媒体研究部主任詹姆斯·卡茨教授。

今天来参加我们这次会议的还有北京大学社科部部长王博教授,同时还有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华东科技大学、迈阿密大学、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们共同与会,下面我们有请北京大学社科部部长王博教授致辞。

北京大学社科部部长王博教授开幕式致辞

北京大学社科部部长王博教授开幕式致辞

王博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和同学,今天本来应该是刘伟常务副校长来参加这次活动,但是他因为有事不能亲自来参加,所以就由我代表他来参会。首先对新媒体研究院,谢院长主持的这次活动,表示来自学校的祝贺,当然也是对各位来宾,包括媒体界的朋友表示非常热烈的欢迎。我自己对新媒体谈不上特别了解,刚才我向陈刚教授请教什么是新媒体,他在写一本书,书中提到我们每天都是生活在新媒体之中。关于新媒体如何改变这个世界,我相信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了很多,我自己是学哲学的,就拿我们非常关注的一些和中国现实相关的问题来说,例如,新媒体会不会让我们这个社会变得更加平等?又或者说新媒体在个人权利和自由方面,会不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可以说还是有一些进步。新媒体让我们每个人和世界的连接都变得更加便利,换句话说,它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变传统媒体。因为传统媒体有其自身的运作方式,而新媒体可能会为我们每个人之间的相互关联带来改变,也让每个人的声音都能够更加方便的传播出去。当新媒体给我们带来一个更鲜活的,更有立体性的世界的同时,它也增加了每个人的选择困难,我们需要更多地运用我们自己的领域去面对新媒体给我们带来的这样一个立体性的世界。

所以我觉得新媒体带给我们的变化仍然在路上,我们很期待它能够更好的改变我们的生活。

北大新媒体研究院成立已经有一年多,也可以说是北大新媒体研究方面的一个很重要的平台。从我们学校的角度来讲,我们也希望新媒体研究院能够秉承北大的一种精神。北大的精神是什么?两个字,一个是始终能找到北,第二个就是大。说它大,但是大到什么程度呢,不容易找到北。我不知道互联网,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情况。

我们知道北本身是方向的意思,但是北同时也有矛盾的意思。北大确实是一个能够充分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矛盾,并且能够把这个世界的矛盾充分用一种思想的方式,用学术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地方。蔡元培老院长讲了八个字,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我想是每一个北大人都不会忘记的。刚刚聊天的时候,在第一会场,遇到85届英语系毕业的北大校友。我昨天在这个地方见到的87届的赵文宣是国政的校友,北大并不仅仅是个物理空间,更多的是一个精神的空间。精神是靠能找到北来实现的。

我一直认为没有一个人能够给我们指出一个方向,说这就是方向,包括新媒体。方向更多的时候是在左一步右一步的步数中间靠着我们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出来的,或者说是不断摸索出来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一个更大的舞台,更大的平台,我说北大就是这样一个大平台,新媒体也会是这样一个大平台,我们会把不同的想法都汇聚在一起。就像今天的各位来宾,大家都是来自不同的领域,我们有来自政界、学界的嘉宾,有中国的学者,也有国外的学者,当然还有新媒体实践领域的从业者,更有很多的年轻的学生。如果大家能有更多的公开交流和讨论的话,我相信对于新媒体研究院,对于北大,当然更重要的是对于新媒体与社会关系的研究来说,一定是一个最好的事情。

预祝这次会议圆满举办,我也预祝来参加会议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开心、健康,谢谢。

刘德寰谢谢王教授,下面我们有请来自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传播局副局长孙凯先生致辞。

4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传播局副局长孙凯开幕式致辞

孙凯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我是代表国家网信办,代表我们的姜军局长来参加这次活动,同时我以前曾经是从业三十多年的资深媒体人,所以我对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不同感触非常深。就说咱们今天的这个活动,以前传统媒体环境下的活动报道,比较通行的做法是现场会准备一段新闻通稿,然后在活动结束的时候交给媒体的朋友们,这样最快会在明天上午的报纸上就会报出关于这个活动的消息。

但是现在,就在我们活动正在进行的同时,通过手机,通过网络,你就能够看到一个会议的相关报道。这是新媒体时代和以往的一个重大不同之处。

所以我想说,围绕着新媒体与社会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三个关键词,“融合、创新、发展”进行研讨,作为我们今天会议的主题,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国务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围绕着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部署,要求遵循新闻传播规律,遵循新兴媒体的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立体发展,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媒体。而发展的顺利推进必须要有创新的社会保证,李克强总理2014年在达沃斯论坛提出,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还包括体制、机制、管理创新,这非常适合当前中国的发展现实,依靠创新来解决新问题,依靠创新思维来打造未来,今天围绕着这个主题的相关研讨,一定会对中国新媒体的发展思路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国家网信办提议营造“晴朗网络空间”,新兴媒体对于传统媒体的挑战是颠覆性的,这也是个全球课题,新媒体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特殊环境,更需要我们从中发现并解决问题。比如说如何管理好新媒体,使其实现健康发展?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更好的凝聚人心,传播正能量?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除了我们自身的努力之外,更需要各方专家学者,也希望借助像今天这样的学术会议,与学界、业界专家共同探讨交流,同时也希望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的相关研究机构能够为我们的工作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我们也会为大家的研究提出力所能及的帮助。预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

刘德寰谢谢孙凯,下面我们有请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谢新洲教授致辞。

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谢新洲教授开幕式致辞

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谢新洲教授开幕式致辞

谢新洲谢谢!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大家早上好,我代表新媒体研究院欢迎各位的莅临,在座的各位都是新媒体领域的专家,有学者,有从业者,也有管理者和领导。我没想到的是,本次会议会通过新媒体平台得到网友如此大量广泛的自发传扩散播,由此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一个新媒体的时代彻底来临了,去年八月份习主席关于加快媒介融合发展,李克强总理对于互联网+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强调,都可以说明,互联网时代已经成为我们当下一个最具魅力的时代,关于互联网的话题无论怎么说,都不嫌多。然而网络发展的问题与瓶颈仍需要理性的思想和客观的研究来解决。北京大学始终是以国家战略为己任,这是北京大学适应国家迈向网络强国发展计划的重要战略,也是新形势下全面加强高校建设的必然要求,2010年以来,我们致力于服务决策,贡献产业,发扬学术,为国家网信办等相关部委提供了专家报告和专家咨询服务,为国家提供了新媒体领域的决策支持。同时,新媒体研究院还在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努力打造交流平台,致力于学术专业期刊、学术新媒体帐号以及相关学术会议的总体设计。我们致力于学科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全新的人才培养计划,本次会议是新媒体研究院研究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我个人面向互联网发展势头,特别期待的一次共谋发展的聚会。

我们作为学者,一直从事与互联网相关的教育和科研工作,20多年来见证着互联网发展的一个个里程碑,参与过数百项研究课题。我们为新媒体的产业发展和欣欣向荣的势头感到骄傲,但是同时也意识到一些问题,因此我们期待着本次会议能够取得三方面的成果:

一是凝聚新媒体研究的价值共识。希望能有更多顶天立地的研究出现。顶天是依据前沿的研究,争取理论的突破,提升学习的高度。立地是立足地气,开展更多接地气的研究,是指面向现实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我们希望新媒体学术界能够从学科着手,打造学术研究的共同体,使思维的火花和研究的发现共同贡献于核心问题。我们鼓励交叉学科思维的多元,理论流派的丰富,但前提是研究人类知识的积累,使其服务于国家与社会的发展,服务于人民福祉的导向不能偏离,否则研究成果很可能会成为攻击的武器,传播思想的工具。

二是提升解决问题的层次。十八大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应该有责任致力于学术自信,不能对既有的研究沾沾自喜,固步自封。而是恰恰相反,要积极探索中国新媒体研究的道路,首当其冲的是要回答我们要做什么样的研究?也就是我们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问题是什么。我们不主张跟着西方做验证式的研究和阐述式的研究,我们更希望当前的新媒体研究能够面向问题,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提炼研究问题,首先是要立足国情,围绕国家的发展情况,放眼世界,关注但不盲从,像海绵吸水一样吸收人类进步的新成果,提升研究问题的前沿水平,研究其发展。我们才能够做出高水平有特色的研究成果,赢得国际学术界的认同和尊重,展现学术领域和而不同的思想境界。

三是研究新媒体的力量。在座的各位既有大名鼎鼎的学者和专家,对新学科的建立和基础理论、研究框架的形成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也有目光远大、思想开阔,受到过良好的学术训练的70后、80后青年学者,还有在新媒体产业蓬勃发展的环境下大胆创新的实践者和创新者,甚至还有一批新时代的面孔,我们希望不论是什么层面,都能够从这里找到新的伙伴,迸发出新的研究灵感,成为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的新媒体人才。

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不仅是北大的,更是为每一位致力于新媒体研究和发展的人提供支持与服务的机构。预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更多会议详情与现场热门资讯、观点、学术资料分享

欢迎关注数洞社媒近期专题报道

 

上一篇:谢新洲|闭幕致辞

下一篇:对话黄志杰:媒体机构还有存在价值吗?

关闭

联系我们

北京大学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Email:csmr2013@vip.163.com

©2024 CSMR. AII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