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活动

CENTER ACTIVITY

10

2015“新媒体与社会”专题报道

2015“新媒体与社会”国际会议已于6月26日圆满结束!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参与。即日起,我们将在微信公众号平台“数洞社媒”上陆续发布活动现场速记,供不能来现场的老师和同学们了解相关会议情况。

注:现场速记中并不包含各位嘉宾演讲所用PPT或其他文件,嘉宾演示文件需得到演讲者本人授权许可之后才可用于公开分享,如有可能我们将会尽快通过公众号平台及现场微信群分享给大家,需要演讲素材的老师或同学,请持续关注公众号更新以获取最新动态。

 

闭幕致辞

主讲人:谢新洲 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教授

谢谢大家!

尊敬各位专家、各位来宾: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新媒体与社会融合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到此结束,我们快要跟大家说再见了。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波士顿大学、迈阿密大学、爱荷华州立大学海内外高校的学者以及新华社、中国日报、优酷、果壳网等新媒体平台掌舵人以及SAP、中国研究院等业界专家近50人在会上做了精彩的演讲。大会历时两天,两场主题发言,六个分会场,共计47个主题演讲,涉及到新媒体研究媒介融合,新媒体传播与互联网创新、网络时间即舆情分析,商业应用等各个领域,詹姆斯·卡茨教授、纪斌会长、陈凯星先生、杨伯漵教授、方兴东先生、刘德寰教授进行了卓有价值的主题演讲。六场分论坛分别围绕着大数据的研究与应用、网络时间舆情分析、社交媒体与商业应用、社会化媒体效果测量与评估、新媒体传播与互联网创新,媒介融合等主题展开了讨论。

每场分论坛包括5—9场主题发言,其中社交媒体与商业应用分论坛为技术篇和案例篇,媒介伦理分为理论篇和实际篇,华东科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钟瑛、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田丽副教授、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王秀丽副教授、爱荷华州立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韩纲、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匡文波、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徐金灿副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学院院长赵子忠教授分别主持了六个分论坛,新媒体融合与发展会议聚焦的主题结合新媒体应用前景、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网络事件分析,海内外新闻学者和从业人员和业界专家提供了相互借鉴。

这次国际会议我深受感动,有几个特点我想把它抽出来跟大家分享,也许大家有更强烈的感受:

第一个特点,这次会议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这次会议手机不断收到短信和微信,邮箱不断收到邮件,很多同学和朋友因这次会议联系在一起,走到了一块,不少媒体闻会而动,与我们联系参加此次会议并做专题的报道,一般来讲媒体请他们是不容易的,倒过来了,经过我的手至少五六家媒体找我,说实在的,还有很多媒体想来,学术会议靠价值引起媒体的关注,还有一个很感动的事情,这次国内很多基层工作者希望参与这次会议,甚至来了好多个,我们本来也回绝了很多,会场不堪重负,我们感觉到新媒体的发展,我们刘教授讲到的,在三线城市、四线城市,我们的发展就在这个地方,别看我们很土,我们已经老早程度上做得与会者都已经比较国际化了,全球化,看问题,尽管我穿得很土,我的心已经很洋气了,我也是特别有感悟。

第二个特点,在这次会议进行过程当中,很多分论坛,到会者积极主动要求参与,表达发言,参与这个讲座,我收到好几个邮件,想到这边参加演讲业界和学界的以及媒体界很多参与人数与规模在学术会议历史上创造了里程碑,是一个新的里程碑。这次会议展现新媒体,微信、微博,做得非常晚,会议前两天开放,报名根本不可能来,以至于很多人给我打电话,很多老师开后门同意同学和朋友来了,参加此次会议,一个分会场达到四百多人,一个学术会议来讲,不堪想象。大概有两千多人次参加了各式各样的分论坛和论坛,近一千人参加这次会议。我觉得作为在新闻传播界这也是大丰收了,没有想到这次会议在座很认真,在这个环境里面会感受到这种气氛,求知、传播,发展的气氛。

第三个特点,会议成果显著。尤其是很多的演讲者抓住了互联网新媒体发展的核心问题,对很多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使我们大家都知道,闭幕式还有这么多人,我也很感动地一般来讲闭幕式没有几个人,真正听会没几个,能坚持到现在,大家也是给我捧场,非常感谢。还说明什么呢?这次会议,我们的成果,我们的讨论,值得我们反思和深入回味。

我们的队伍建设。这次会议我感觉到一点,这次邀请一些学者和业界专家,没有请太多的高大上,金老师、彭老师、刘老师、杨老师在新媒体界、互联网界做学术研究比较老的,这次演讲主力军在中青年,30多一点,队伍建设对培养这些人才,今天我在这边斗胆说句话,我们邀请30出头中青年学者,过不了五年,他们就成为了新媒体研究学术队伍当中的中坚力量,过不了几年他们就是院长,过不了两年他们有可能做校长,刘老师我们都得下,这是历史的潮流和趋势,我非常欣慰这一点。新生代的成长为这次会议注入新的力量。这次会议体现了互联网精神,体现了新媒体的精神。

第四个特点,这次构建产学研结合的平台。别小看我们的层次,我们也是走草根路线。互联网基本的理念,促进了政府、企业、高校对话、交流与合作。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愿意成为这个平台为新媒体发展服务,为大家服务。最后一点就是开放共赢,彰显互联网精神。通过这次会议看到新媒体未来的发展,看到学术源泉,看到团结的力量,共享共赢团结发展,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愿和大家一起繁荣我国的新媒体学术,促进我国新媒体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谢谢。

会议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更多会议详情与现场热门资讯、观点、学术资料分享

欢迎关注数洞社媒近期专题报道

 

上一篇:当控烟遇上社会化媒体

下一篇:2015“新媒体与社会”国际会议开幕致辞

关闭

联系我们

北京大学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Email:csmr2013@vip.163.com

©2024 CSMR. AII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