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活动

CENTER ACTIVITY

2008-2012年,我在英国一家机构从事将国内志愿者分派到海外的项目工作,这家机构就是VSO。

VSO于1958年成立于英国,1981年进入中国,取名英国海外志愿服务社。VSO倡导通过技能的分享改变当地人的生活状况,最多的时候在全球44个国家设有项目基地。2015年因为资金原因,撤出中国办公室;因为中国正在高速发展,很多国际机构可能选择撤出在中国的资金,转而投入到更需要的地方。虽然有些遗憾,但是VSO与中国的合作还会继续。

VSO招募的志愿者平均年龄是46岁,这或许有些令人惊讶。但事实上,我们希望招募的是富有经验的志愿者,这或许和我们工作的内容相关。

首先,VSO是一个国际发展机构,旨在通过志愿服务消除贫困。很多社会问题往往都源自贫困,而我们希望通过志愿服务,通过人的力量消除贫困。这一方面,主要的工作形式是和当地机构合作,通过能力建设协助他们进行长远乐观发展。到2012年,VSO在全球共派出4万名志愿者,平均每年有1200名国际志愿者在全球各地开展志愿服务,至今这个数量仍在增加。

其次,如同任何一个针对专门的领域的NGO, VSO也有主要针对的六个方面,而在中国重点在“教育”、“艾滋病”和“可持续生计”。我此前负责的是艾滋病项目,主要工作在云南,管理来自全球各地的国际志愿者。其实与其说管理,更多是支持,一个公益机构不像企业那样有明确的等级观念,而是相反的要服务于每个个体。当地的国际志愿者需要什么,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满足,这样才能方便他们去提供更好的志愿服务。

从2010-2012年,我们一共派出了11个人,现在都已结束服务。到2015年,一共派出14、15位中国志愿者到海外,他们的目的地主要是亚洲和中欧的发展中国家,针对消除贫困开展工作。我们派出的志愿者大多是针对亚非发展中国家,时长从6到24个月不等。这个时间长度的设置是考虑到服务的持续性,因为你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形成一个志愿者身份的转换,才能把自己的技术更有针对性地分享给当地。当然除了服务时长,还有一些更细致的要求。

首先是一定的专业技能。志愿者需要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且在相关专业领域工作三年以上,能用英语工作,并且有意愿到其他发展中国家生活6-12个月。目前主要在招募志愿者的领域有健康、教育、传播、IT、工程。这些志愿者将会在当地的机构提供志愿服务,并且指导和培养当地的人才,因为只有把技能留下来,才能在志愿者撤出以后,持续性地通过技术惠及当地。所以我们需要志愿者的专业技能,并且要具有传授性。

此外,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还要有内在的动力,这在VSO的管理中被归纳为六点。

第一是积极和现实的承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并且是面对现实。

第二是致力于学习。在服务地工作,我们不是高高在上的施与者,而是一个见证者和学习者。利他就是利己,帮助他人是一个成就自我的过程。

第三是灵活和适应性。当你面对挑战,需要灵活的选择方式应对。

第四是自信。你是不是确认你自己能做这件事,是不是有一定的幽默感能够化解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第五是和他人一起工作。我们在工作或者生活当中可能更多的是关注自己,但是如果做志愿者的话需要把心敞开,学会如何和他人一同协作。

第六是对他人需求的敏感。做为国际志愿者,一定要有一种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当你面对的问题你无法理解的时候,不要去评判别人为什么这么做,而是去观察,观察之后你自然会得到答案。

那么除了这些要求之外,VSO能为志愿者们提供什么呢?就是方方面面的支持。我们不希望让志愿者既付出了志愿服务又付出金钱,所以包括签证的办理、前期的体检、培训、疫苗、往返航班我们都会事先准备。我们还会提供免费的住房,还有生活补贴,以及一份国际健康保险,保障志愿者们的安全和生活。

要申请成为VSO的一名志愿者,首先要填写一份十几页的全英文的电子申请表格。如果通过初审,我们会进行半小时的电话复试,通过简单的交流进一步了解你。

而如果合格进入终审,我们会邀请你来我们的工作室进行面试,每两个评委观察一位面试者。如果最终面试合格,我们就会开始考察你的技能,并在一段时期内分配适合的岗位。再出发前你会经历为期五天左右的两次培训,关于如何成为合格的志愿者以及如何应对各种挑战。

关于培训,除了生活和工作技能,其实还有一些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内容。因为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可能非常大,如果不了解就可能产生误解,甚至矛盾。比如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曾经一个英国男孩在参加语言培训课程时,曾经给语言老师送了一束菊花,让老师觉得哭笑不得。这也足见文化差异在生活中之常见。

另外,我认为VSO还有一点做得非常好,就是只要是在正是出发之前,你可以随时改变决定,中止你的志愿服务。因为我们认为,如果志愿者真的到了服务地而无法适应,这时再想要退出就有些迟了,对志愿者本人也会造成很大困扰。越早做决定,就越能够减少损失,对于投资在志愿者身上的善款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上一篇:可口可乐带了这几个问题,给热心参与公益的你

下一篇:蚂蚁森林:2亿人和111万颗梭梭树

关闭

联系我们

北京大学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Email:csmr2013@vip.163.com

©2024 CSMR. AII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