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媒体助推社会公益项目

作为一个在国外长大的中国人,我也希望把世界精彩的东西带回到家乡。

分享嘉宾 | 王赛 益桥中国创始人,牛津大学罗德学者,哈佛法学院JD候选人

我老家在山西,我9岁出国,父母给我创造了特别好的人生平台,他们做的决定有很多牺牲,像克服各种各样的文化差异也要把我送出国,因为他们觉得这样能够给我提供好的教育环境,对此我非常感恩。我刚到加拿大时,印象比较深的是对弱势群体有一种同理心。大学的时候一直在思考关于自己的身份问题,站在中国和世界中间,思考什么是一个世界公民。我去了二十多个国家,在非洲做义工,在中东,在巴黎,在巴勒斯坦,我记得在村里有一个小女孩带我进到她的家里,墙上挂着特别帅气的孩子是她哥哥,然后她妈跟我讲她哥哥在18岁的时候,拿上瓶子装上汽油抗议政策,没想到18岁的帅哥就这样失去了他的生命,直到现在我还能感觉到他母亲的悲伤。这样的悲伤故事,在以色列、在很多国家都在发生。

我在探索过程中发现人们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共同的想法:更好的教育、更好的社会、更好的家庭,但不是每个人有这样的机会,怎么跳出自己的圈子理解他人是我们要思考的。后来我又意识到一个世界公民如果不了解自己的根就还是缺乏了点什么,所以我最后回到了家乡山西,很早的一个早上,我爷爷带到我走到山坡上,我第一次见到我爷爷的爷爷,这是我人生第一次认识到我在这里有很深的根,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做一个更好的中国人、更好的世界公民。

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做什么?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完全不合格,没有什么特别优秀的。那时候正好有朋友申请做罗德学者,帮他申请的时候我就想那我也试一下。当时我在想,失败了,申请不到也无所谓,因为你没有任何的遗憾,所以我就试了。

在申请过程中,一位老师跟我说的让我特别受启发,有没有拿到奖学金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这个过程是对自己的探索,你到底是谁,你到底想要什么,你到底想追求什么。我记得在多伦多秋天的一个晚上,我进到高大上的地方,坐的都是加拿大顶尖的人物,比如政治人物、商业、企业、媒体人物,一位年轻的面试官问我,如果你这一生只有一件事情做,你会选择什么,这是一件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后来我就成为了罗德学者,进入到牛津。

得到这么好的教育要承担更大的风险,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也是我在牛津毕业时面临比较大的选择,为什么王赛选择三次推迟不去哈佛而回到中国。那时候父母不理解,回到中国,跑到云南山沟里;第二,不知道你的选择是不是在发挥更好的教育。其实我对好的教育定义是容许你做更大的事情,如果你的教育不去解决社会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那谁去做呢?

所以这个过程中,好的教育不是追求别人对成功的定义标准,而是你自己定义你自己对成功的标准。

这里面有几个原因,一个是国家慢慢发展,除了经济发展之外,社会、NGO方面特别缺乏机缘和人才。现场几位嘉宾都是在NGO,最缺乏的是人才,怎么带着组织发展,社会认可也是问题。

益桥做的是什么?我们是想搭建平台,让优秀华人青年,大学毕业或者工作一段时间,从跨界背景工作全职一年做各种各样的公益组织,企业有这样的管理培训倾向,但公益界没有,所以我们有点像公共服务的奖学金。

去年我们在鸟巢做了发布会,选了10位伙伴,有从咨询出来的,在贝恩工作了几年,工作了这么长时间,社会价值到底多大,有从海外回来的,有从联合国、纽约工作回来的,也有北大、清华毕业生,益桥不仅帮助匹配合适机构和岗位,也提供系统性的培训,从入职之前到入职后,然后匹配导师,也有企业的给你企业指导,还有到社区的培训。这个过程我们真正看到了跨界的力量,跨界是非常重要的趋势,不仅是公益、企业、媒体,我们希望有更多融合来产生化学反映。

大家都是在探索过程中,因为不知道五年、十年、二十年之后会如何,你可以讲得很大、很好听,但最终还是看项目。所以我们要坚持,如果可以,我们会继续做,探索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我们可能是在公益行业,但可以以这样的经验打开更多的领域。

最后我想说的是自己动力,一个学生跟我说他希望有一天走出山,不只是为了自己,也能把山外面最精彩的东西带回到他的家乡。对于我来说,作为一个在国外长大的中国人,我也希望把世界精彩的东西带回到家乡。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益桥中国相关信息

*注:本文及视频为活动现场实录,部分内容未经嘉宾确认

北京大学“乐天行动派”公益沙龙

北京大学“乐天行动派”公益沙龙是由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主办、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支持的系列活动。沙龙汇聚来自世界各地、不同领域的公益人、有创想有行动的青年,就全球青年公益话题展开讨论,旨在增进青年对全球社会公益事务的理解,探索世界的更多可能。激励更多青年人参与公益,乐天行动,创变未来。

上一篇:这些小众公益项目会带给这个世界更多温暖吗?

下一篇:刘斌:更专业地支教,更宽阔地生长

联系我们

北京大学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Email:csmr2013@vip.163.com

©2024 CSMR. AII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