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媒体助推社会公益项目

9月15日,2017乐天行动派年度公益盛典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成功举行。奥北环保创始人汪剑超应邀参与青年公益创业者九分钟闪电演讲,讲述了他与垃圾的故事。

大家好,我叫汪剑超,今天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垃圾的故事。

可能我的人生前30年和台下坐的很多同学历程是差不多的,从小好好学习,考上了比较好的大学,大学毕业以后,也顺利地进入到大公司,在微软工作。其实,如果人生一切都顺利的话,我现在应该是在某一个互联网公司里工作。

但是人生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惊吓。小的时候,我爸爸总吓我,说你得好好学习,如果不好好学习的话,指着旁边一个收破烂的说,你将来就收破烂吧。30多年后,我现在做的,希望他没有被惊吓。就是我一路好好学习,也考上了好大学,但是现在还是在“收破烂”。

为什么在做这件事情?我们先看一下10年前,我住在北京时每天都会路过的一个露天垃圾场,很多的垃圾都堆放在那里,刮风的时候,垃圾袋子会满天乱飞。后来有一位媒体人叫王久良,他用了2年的时间,在北京四处拍这些露天垃圾场,他把所有的拍摄地点都标注在地图上,最后成为了一个新闻话题叫“垃圾围城”。那也是第一次,我们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垃圾问题进入到了公众的关注领域里。这些垃圾我们是怎么处理的?拿北京作比喻,北京一天大概产生2万吨垃圾,垃圾平铺起来大概是一个鸟巢的面积。以前是挖坑埋起来,后来城市地越来越贵,埋不下了,后来想了一个办法是修一个炉子把这些垃圾烧掉。但是这两个方式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对环境不好,对我们的健康有很大的威胁。而且,这些垃圾里面有很多有用的东西。比如说像废纸、塑料,他们如果和生态生化丢在一起只能拿去烧掉、丢掉,如果捡出来是可以作为资源再利用的。

国外已经有很多的地方在做这件事情,就是垃圾分类。如果我们做到很好的垃圾分类前端的行动,大概能够减少至少50%以上需要处理的垃圾。我们国家政府也非常懂这个道理,所以从2000年左右开始,国家就在推动垃圾分类的试点,但是可以说这个试点非常失败。小区里动员大爷大妈给大家社区送温暖送垃圾袋,这些年轻人看到基本上就会绕着走,根本就不想去参与。街面上会有很多很漂亮的垃圾筒,写着分类桶,但是实际上到我们真正扔的时候很多人会扔错,最关键的是扔错也没有人管,因为根本没有人有这个精力天天看着这个垃圾桶。到最后最糟糕的是来一辆车,把所有的垃圾都倒在一起就拉走了。这是我之前在北京生活的很多年的过程中每年基本上都会做一次这样的事情,几年之后,所有的人都不想做垃圾分类了,已经不想去跟政府说话了,大家觉得我做得辛辛苦苦的响应一个号召,到最后没有任何的作用。

我们在思考,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就做不了了?作为一个互联网工作者,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是不是可以有一个借助互联网的办法让大家真的把垃圾分类这件事情玩起来?我们给这个体系起名叫“全民共建、共享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我们借鉴了现在最热门的共享单车概念里的一些很有意思的地方,跟共享单车的模式差不多。在这个体系里面,我们有这样一个袋子,经过专门的设计,这个袋子的大小刚好够一个普通三口之家一个星期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垃圾(如快递包装、食品包装等),这上面有一个二维码,和共享单车一样。所不一样的是,当你骑车的时候扫一下码就可以骑着一辆车走了,我们是当你想扔垃圾的时候,找到我们的回收点,给你这样一个袋子扫一下码,这个袋子在这个时间点归你了。还车的时候,共享单车是要收你钱的,但是当你拿着满满一袋垃圾给我们的时候,我们是要给用户钱的,所以这是最大的差别。

当用户拿到一个袋子以后,我们形成了一个奇妙的三角关系。在这里面,用户负责把袋子拿回家收集垃圾装满,装满之后他可以通过微信在他自己的附近找到离他最近的回收点,在微信上找一些二维环保可以看到,当然最近的回收点可能离你们有1500多公里,因为我们最近在成都做这件事。我们希望明年能够有距离你们10公里以内的点。

这些回收点也很有意思,可能是在你社区楼下的一个杂货铺或者咖啡馆甚至是麻将馆,因为成都人喜欢打麻将。只要他愿意参与垃圾分类,而且实实在在贡献出来一份力量,为什么我们叫贡献、共享?其实就是说我们这个回收分类体系是借助所有人的力量,他们可以申请成为一个回收点,他们只需要做一件事情,把用户回来的袋子暂时帮我们看一下,由我们定期到这些点上把这些垃圾收走。收走以后,在我们自己的分捡厂里会把一袋一袋的垃圾进行细分类,把里面的纸、塑料都挑出来,最后销售给下一站的资源厂家。我们把一部分收入返回给用户,用户用的时候可以从微信上直接提现到自己的钱包,这样的玩法很符合年轻人现在玩互联网的习惯。

我们完全基于微信平台的体系,特别容易操作。所以现在连我岳父、岳母也注册了账号,家里的垃圾都是靠他们来做的,他们都要和我抢,因为他们发现这个红包可以返到自己的账号里。

回收点特别简单,比如说在小区楼下一个楼梯间可以遮雨的地方就可以放,或者可以做得非常正规。一所学校借助这样的回收点建立了垃圾分类知识墙,小朋友可以在这里学倒垃圾分类的知识。当满的时候,然后我们会派出非常帅气,形象非常好的叔叔们开着电动环保卡车到这些点位上收集。

说了这么多,可能你们会想,不就是一个“收破烂”的嘛,把自己包装的这么清新脱俗、这么高大上糊弄谁?但是实际上,所有这些设计我们专门在这些细节上考虑过。我们想要传达一个信息,我们做的一件事情不是跟垃圾有关,而是跟我们的资源,跟我们的地球、环境有关。这件事情不一定要非常苦、脏、乱,可以是一件非常时尚、非常舒服的事情。我昨天跟朋友一起吃饭,他桌上放了一个刚刚喝完的牛奶盒,我拿牛奶盒跟他举例子,我说这个牛奶盒你在1秒钟之前没喝完的时候还捧在手里叼在嘴里,1秒钟之后随手扔到垃圾桶,恨不得能离多远有多远,为什么?是因为你把它看成是垃圾,但是如果你把它看成是一个资源,你对它的方式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们的方式就是用这样的袋子,用这样很正规的回收方式,让大家真正地和资源产生更亲近的情感联系,而且把这件事情真的变成一个环保的行为。

这是最终的提现情况,一个学校可以看到自己贡献的环保价值。

我们还会做很多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宣传教育都是带着这个袋子去,到学校里面讲完垃圾分类课,当场就把袋子放到教室后面,小朋友从第二天开始就可以把这些带到家里,把家里的垃圾收集起来,因为我们相信,所有的事情都应该是知行合一的。

我们做这些事情不想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至少我们觉得我们开始在做。因为我们知道,所有的人都想让我们的环境更好,我们提供的只是让大家真正行动起来的机会。有朋友问我说,你都37岁了,还在折腾这样的事,你是不是闲的?我在想着,我都已经37岁了都还在折腾,大家还这么年轻,如果想做什么事情的话,尽管放手去做吧,因为世界的改变,真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开始去改变,世界才会变成那个样子,谢谢大家!

上一篇:阿培:当你真心想做一件事情时,全世界会为你开路

下一篇:张碧巍:初心+勇气+坚持,我的音画梦想

联系我们

北京大学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Email:csmr2013@vip.163.com

©2024 CSMR. AII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