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SEE基金会、壹基金相信热爱公益的同学们都不会陌生,曾任国内著名公益组织阿拉善SEE基金会秘书长、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的著名学者、美国哈佛大学亚洲中心研究学者杨鹏,在现场以阿拉善SEE基金会和壹基金为例子,和大家分享了价值导向(Value – Focused Organization)的公益管理。他谈到,公益组织是价值导向的,其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或推动某一个价值。如果一个组织没有非常清晰的价值,那么这个组织就如同在大海中盲目漂泊的船,逐渐失去方向感。价值看起来很虚,是最摸,但对公益组织管理来说,价值就是灵魂。就像人有灵魂是,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没如果人没有灵魂了,人也就不行了。所以价值跟公益组织的生命息息相关,价值不能仅仅靠语言表达,而是需要参与公益的每个伙伴真心认同并且愿意为之奋斗。阿拉善SEE基金会撬动了企业家群体,激发这些企业家做有责任担当的企业。通过参与组织活动,在社交及活动过程潜移默化的觉醒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企业家逐渐绿色化,他的企业也会逐渐绿色化。同样,壹基金成立以后的价值定位是“尽我所能,人人公益”,希望让普遍的社会公众参与到人人公益中。壹基金做的所有项目跟这个有关,比如“温暖包”、“为爱奔跑”、“为爱同行”。在承受一定程度的混乱和无序前提下,让更多的公众参与到线下的公益活动中来,最多的时候5万多志愿者直接参与。要让大家在活动中收获体验,没有体验变成公益人是不可能的。在公益之外,杨鹏也是北京掌上国学院的创始人,主推中国新国学,长期致力于在公益与学术领域不懈探索。
听罢各位嘉宾的分享,现场观众进行了踊跃提问,在问及大学生志愿如何保持对公益事业的热情,培养可持续性项目的耐心时,杨鹏从文化信仰、个人品质、生命意义三个层面做出了回答。
首先在文化信仰方面,中国文化缺少犹太教等文化信仰中所倡导的公益性。比如犹太教规定每个人10%的收入必须要奉献出去,所以人们从文化习惯上就知道家里总有10%的钱不属于自己,会有公益意识。在个人品质方面,社会中有所成就的人有个最大的共性就是可靠、能帮助人。在这方面需要训练你的成功品质和成功素质,公益是这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后,就是个人所追求的生命意义。生命有两层意义,一方面是自立,要谋生、赚钱,这是指自立。另一层面是社会关怀,在拥有了成功的品质素质之后,还想领导、改变世界,希望把这个世界搞得更美好。这是领导力的核心,并且一个人没有公益心,不可能上战车,也不可能体会到生命的这个层面。
圣诞节的一场“公益故事会”让现场同学们收获了满满干货,为这个浪漫的节日平添了几分学术色彩。准备好从0到1分分钟开启专属于你的公益项目了吗?快行动起来吧~!
据主办方介绍,北京大学乐天行动派公益沙龙未来将会持续进行,第七期沙龙将在2018年3月举办,届时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详情。
△扫描二维码观看第六期沙龙直播回放
扫码添加【乐天行动派沙龙助手】进入活动交流微信群。
北京大学“乐天行动派”公益沙龙是由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主办、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支持的系列活动。沙龙汇聚来自世界各地、不同领域的公益人、有创想有行动的青年,就全球青年公益话题展开讨论,旨在增进青年对全球社会公益事务的理解,探索世界的更多可能,激励更多青年人参与公益,乐天行动,创变未来。